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白细胞减少,需要担心吗?

方希敏 怡禾健康 2023-10-13

孩子生病去医院,医生可能会习惯性让做血常规。拿到报告单后,让家长们担心的,除了白细胞高,有时也会是白细胞低。

 

白细胞低是怎么回事呢?会不会是白血病?到底要不要紧?今天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心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由于白细胞减少主要是指中性粒细胞减少,现在通常叫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很少再用白细胞减少症这个定义。


中性粒细胞有什么作用?


中性粒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有很强的抵抗感染作用,可以当它是“人体卫士”。当“敌人”(病原体)入侵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多个部位,中性粒细胞能迅速穿过一些屏障到达“战场”,将“敌人”消灭、清除,恢复人体的和平。


人体中的中性粒细胞在哪里?


中性粒细胞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


骨髓中

中性粒细胞是在骨髓中长大成熟的,但不会完全释放到血液,多数会留在骨髓存储着,以备不时之需,我们称为储存池;


血管壁

一部分中性粒细胞会附着在血管壁,称之为边缘池;


循环血液中

还有部分是随着血液在全身“流浪”循环着,我们称为循环池,而我们血常规中显示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就是反映循环池里的情况。


中性粒细胞减少指的是什么?


下图是一张儿童时期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图。

图源 | 方希敏医生制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出生后4-6天和4-6岁存在两个交叉点,即在4-6天和4-6岁间淋巴细胞比例较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是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他时间是中性粒细胞为主。

 

由于我们很多医院的血常规参考值范围大多数是以成人为参考值 (即中性粒细胞比例较高),故很多在4-6天到4-6岁间年龄的宝宝血常规会出现很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异常的箭头,其实这些指标是参考了成人的标准,并不是真正的异常。

 

中性粒细胞有多少才能说是减少呢?这种定义在大人小孩以及种族当中是不一样的,黑人和某些族群相对较低,如也门人。在我国,宝宝从出生到一周岁这个年龄段为低于1.0×10^9/L,1岁后则与成年人相同[1] ,如果低于1.5×10^9/L则可以认为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为什么会减少?


血常规检查,只能查出循环血液中的分布情况。前面我们讲过,中性粒细胞不只分布于血液循环中,因此,血常规上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了,并不一定是总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宝宝是否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还是看骨髓那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感染的风险与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充足度有关。即使在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很低,只要骨髓中的粒细胞充足,在需要时,可以动员进入血液,加入“战斗”,这样就不会因中性粒细胞的减少而增加感染的风险。[2-4]


“人体卫士”为什么会减少?一般不外乎三个方面:

  1. 骨髓中粒细胞生产减少,或者细胞长出来了却不能成熟为“合格”的中性粒细胞;

  2. 粒细胞分布异常,该呆在血液里的那部分却依附在血管壁了;

  3. 粒细胞破坏增加。


哪些情况不用太担心?


当宝宝感染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等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一种比较常见现象。

 

这是因为病毒直接作用或产生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导致中性粒细胞破坏,或使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但在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并没有减少。因此这些与感染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大多数是暂时性的,感染后能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药物处理(如部分医生用常用的鲨肝醇、维生素B4、利可君,甚至粒细胞聚落刺激因子等),我们临床上建议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病;做好护理,避免继发感染;定期复查血常规。


这些情况需要尽早就医


如果临床上宝宝除了中性粒细胞减少外,还存在以下异常就需要到医院及时检查,进一步明确原因:

 

  • ① 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4周;

  • ② 合并其他血象异常,如伴血红蛋白下降和(或)血小板下降;

  • ③ 体检发现存在皮肤黏膜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异常体征;

  • ④ 有其他特殊病史,如既往存在反复感染等。

 

有些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反映我们人体的健康情况的,可能是反复感染、使用了某些药物、血液疾病、营养缺乏(维生素B12,叶酸,铜缺乏),免疫性的疾病、脾功能出现问题、骨髓病变等问题,这些是要进行干预的。[5-8]


综上所述,中性粒细胞减少,也和发热类似,是一个表象,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对儿童来说,除了少部分是因为血液疾病这些严重问题导致,大部分是因为对不同阶段儿童标准不了解而产生的“误判”,或者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的临时现象,不用过于担心。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我们不建议单纯根据血常规的结果去作出判断,而应该结合孩子的病情做综合分析,如果自己心里没底,则建议就诊或咨询医生。


医学校对:

儿内科帅可鑫医生


参考文献

1.SegelGB,HaltermanJS.Neutropenia in pediateicpratice .Pediatr Rev 2008;29:12.

2.KyonoW,Coates TD.A practical approach to neutrophil disorders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02;

3.KoeneHR,de Haas ,KleijerM,etal.Clinical value of soluble igG  Fc receptor type III in plasma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neutropenia .Blood 1998;91:3962.

4.Muller Kobold AC ,ZijstraJG,KoeneHR,et al .Level of  soluble Fc gammaRIII correlate with disease severity in sepsis.Clin Exp Immunol 1998;114:220.

5.ManoliL.VendittiCP,Methylmalonic acidemia In:GeneReviews,PagonRA.BirdRD,DolanCR,Stephens K(Eds),Seattle 1993.

6.JabbourN,DiGiusepppe JA ,UsmaniS,TannenbaumS,Copper deficiency as a cause of reversible anemia anda neutropenia .Conn Med 2010;74:261.

7.STEFANNINI M,MELE RH,SKINNER D.Transitory congenital neutropenia :a new syndrome .Am J Med 1958;25:749.

8.SchsffnerA,FehrJ,Granulocytedemargination by epinepahrine in evaluation of states.Scand J Haematol 1981;27:225.

(可上下滑动查看)


如想针对个体情况进行一对一咨询,可点击“问医生”向医生提问。


方希敏

深圳市儿童医院,从业20年。熟练掌握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特别擅长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白血病、实体瘤、血友病等。有相关需求可点击头像向方医生咨询。


点击问医生,可向医生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